江南新材:以“铜”为笔书写中国智造创新密码
本报讯 (记者曹琦)近日,中国证监会同意了江西江南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江南新材”)的IPO注册申请。
在万物互联的智能时代,铜基新材料正悄然重构现代工业的底层逻辑。江南新材用十年磨一剑的专注,将传统铜材锻造出科技新高度。
这家扎根江西的科创型企业,凭借硬核创新在5G通信、人工智能、新能源汽车等尖端领域构建起技术护城河,成为全球电子信息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“隐形冠军”。值得注意的是,目前江南新材已开启发行,也意味着这家企业即将开启属于资本市场的新篇章。
解码铜基材料“基因突破”
铸就技术壁垒
江南新材自成立以来,一直专注于铜基新材料的研发、生产与销售。公司核心产品包括铜球系列、氧化铜粉系列及高精密铜基散热片系列,广泛应用于通信、计算机、消费电子、汽车电子、新能源等多个领域。
磷铜球作为电子线路板的“基石”材料,对PCB板的品质和制造良品率具有重要影响。江南新材的微晶磷铜球在普通磷铜球的基础上,增加了纳米处理工序,提高了晶粒分子的运动能力和扩散能力,为电镀铜赋予了高效持久的稳固力。这一创新不仅提升了产品的性能,还为客户节省了综合铜耗,降低了生产成本。
当行业还停留在传统铜材加工时,江南新材已开启铜基材料的“基因改造”工程。江南新材采用全自动冷镦和微晶化生产工艺,生产的微晶磷铜球含铜量超过99.93%,晶粒小于50微米。这些技术优势不仅提升了产品的质量和性能,还提高了生产效率,降低了生产成本。
此外,江南新材还积极拓展新领域,如氧化铜粉催化剂、PET复合铜箔等,进一步丰富了产品结构,增强了公司的市场竞争力。公司凭借强大的研发实力,不断推出新产品、新技术,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求。
在技术创新的道路上,江南新材从未止步。公司建立了完善的研发体系,拥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、阳极铜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海智工作站等创新平台,并于2022年成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。企业中心实验室通过了CNAS认证,为公司的技术创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。
截至2024年11月份,江南新材拥有17项发明专利、78项实用新型专利、1项外观设计专利。公司微晶磷铜球生产工艺荣获鹰潭市科技进步一等奖,高活性电子级氧化铜粉摘得江西省优秀新产品,承担了江西省重点技术攻关项目、鹰潭市揭榜挂帅等多项省、市级重大项目,研发创新能力在业界备受认可。
布局市场版图“新棋局”
引领行业发展
技术的突破推动着市场版图的扩张,公开材料显示,江南新材铜球系列产品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位居市场第一,氧化铜粉系列产品市场占有率也居于领先地位。2021年度至2024年1月份至6月份,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62.8亿元、62.3亿元、68.18亿元和41.07亿元,净利润分别为1.48亿元、1.05亿元、1.42亿元和9832.78万元,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分别为1.36亿元、8438.71万元、1.24亿元和9122.43万元,经营业绩实现稳中有进。
凭借优质的产品和技术创新,江南新材获得了国内外PCB行业众多头部企业的青睐。
截至2024年6月末,根据中国电子电路行业协会发布的“第二十三届(2023)中国电子电路行业主要企业榜单之综合PCB百强企业排名”,综合排名前30的PCB企业中有28家为江南新材的客户;综合排名前100的PCB企业中有83家为其客户。除PCB类客户外,江南新材还在光伏、锂电池、有机硅催化剂等下游应用领域不断开拓新客户,相关产品已实现批量销售。
随着全球制造业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持续创新,江南新材正面临着更多的发展机遇。根据Prismark在2024年2月份发布的报告,2023年全球线路板(PCB)总产值为695.17亿美元,预计2023年至2028年全球PCB产值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5.4%。中国大陆地区在2023年的PCB产值为377.94亿美元,占全球市场的54.4%。这一趋势表明,PCB产业链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。
江南新材表示,公司将继续坚持“一体两翼”的发展战略,着眼于铜基新材料的研发与产业化,将公司打造成为“全世界领先的一站式铜基新材料制造商”和“行业可信赖的战略合作伙伴”。
(文章来源:证券日报)
责任编辑:65 原标题:江南新材:以“铜”为笔书写中国智造创新密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