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月1号 北京总决赛:跳水传全红婵 陈芋汐消息,累时我也很想逃!
终极对决倒计时:全红婵的“逃跑宣言”戳中多少人的心?现在就很想逃”——当全红婵顶着标志性朝天辫,对着镜头说出这句话时,社交媒体瞬间炸锅。
这个在10米跳台上让水花消失的“天才少女”,此刻像极了被作业压垮的邻家妹妹。网友们一边刷屏“婵宝太真实了”,一边突然意识到:原来奥运冠军也会累啊。
但你知道吗?这个说“想逃”的女孩,正站在职业生涯的十字路口。5月2日的水立方,全红婵与陈芋汐即将上演的不仅是双人10米台的“守擂战”,更是全红婵冲击“全满贯”的终极一战。
只要拿下这枚金牌,她就能集齐奥运会、世锦赛、世界杯三大赛单人冠军,成为继伏明霞、陈若琳之后的中国跳水第三位“全满贯”得主。
压力有多大?看看她们的训练日常就知道了。4月30日的水立方训练馆里,空气都像被拧紧的发条。全红婵正对着207C动作(向内翻腾三周半抱膝)较劲——这个曾让她在东京奥运会一战成名的动作,如今却成了“发育关”的头号敌人。
教练组搬出黑科技:VR失重模拟设备反复推敲起跳角度,生物力学实验室里,全红婵的腾空高度被精确到0.1米。某次训练,她突然把起跳角度调大5度,像只倔强的小鹰,在半空中努力舒展身体。入水时水花溅起半米高,她却笑着抹了把脸:“再来!”
而隔壁泳道的陈芋汐,则像台精密仪器。5253B动作(向后翻腾两周半转体一周半屈体)在她脚下如同被设定好程序的机器人,入水时连气泡都舍不得冒。
这位被网友称为“定海神针”的姑娘,训练间隙总捧着英语课本——用她的话说:“背单词比想动作简单多了。”当外媒记者用英文提问时,她流畅的回答让对方瞪大了眼睛。
赛场外的互动更显反差萌。5月1日,全红婵临时客串起“孩子王”。当小朋友问“累的时候想逃吗”,她脱口而出:“现在就很想逃!”
这话像颗石子投入舆论场,有人心疼:“18岁的孩子扛着整个国家的期待”,也有人调侃:“这届奥运冠军怎么不按套路出牌?”但更多人被戳中软肋:谁不是一边崩溃一边自愈呢?
真正的重头戏从5月2日开始。双人10米台决赛,这对“王炸组合”要守住东京奥运会以来的不败金身。
但所有人都知道,真正的较量在3号下午——根据新规,只有总决赛单人冠军才能加冕“世界冠军”。全红婵若能登顶,将创造历史;陈芋汐若卫冕,则证明自己仍是不可撼动的“跳台女皇”。
有网友翻出两人近年交手记录:全红婵胜在难度系数,陈芋汐赢在稳定性。就像硬币的正反面,一个像冲天的火箭,一个像扎根的礁石。但竞技体育的魅力,不正在于这种“既生瑜何生亮”的纠缠吗?
当全红婵在训练馆里第100次跳上跳台,当陈芋汐在深夜宿舍第50次回看比赛录像,她们或许都在想同一个问题:这次,水花会为我停留吗?
倒计时牌上的数字不断跳动,水立方的跳板已经发烫。这场对决早已超越胜负,它是两个少女与身体的博弈,与时间的赛跑,更是对“完美”的重新定义。
当全红婵笑着说出“想逃”,当陈芋汐默默背起单词,我们突然读懂:所谓传奇,不过是把每个“想逃”的瞬间,
我是土生土长的南京人,喜欢听歌、看视频、锻炼、看电视剧、练练写字等等。欢迎大家一起愉悦+交流哦!